在中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都应该由其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来抚养和照顾。但是,如果父母离异或者出现了家庭争端,那么谁应该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一般来说,法院会根据孩子的利益来判断抚养权应该判给哪一方。在这个过程中,法院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谁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
如果一方能够提供更好的抚养环境和更好的照顾,那么法院很可能会把抚养权判给这一方。例如,如果母亲比父亲更有耐心、更有责任心、更有经验、更有能力照顾孩子,那么抚养权就可能判给母亲。
2. 谁更有时间照顾孩子
如果一方工作较忙,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孩子,而另一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放在孩子身上,那么抚养权也可能会判给后者。
3. 孩子的选择
如果孩子已经达到一定的年龄,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表明自己想要跟哪一方生活,那么法院也会参考孩子的意见来做出决定。但是,孩子的意见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孩子可能会受到一些别的因素的影响,比如情感、亲情等等。
4. 父母双方的能力和条件
在做出抚养权判决时,法院还会考虑父母双方的能力和条件。比如,有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没有犯罪记录、是否有过助养孩子的方面的成功经历等等。如果两个人都能够提供合适的条件,那么法院会考虑抚养双方共同抚养孩子。
总的来说,小孩几岁抚养权判给母亲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规定,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然而,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没有其他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抚养权大多数情况下会判给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