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财产分割在我国是合法的一种离婚方式,它是指离婚的夫妻双方在经过沟通和协商后达成一致,对婚姻期间所拥有的财产进行分割,依照约定书或协议书的内容完成财产的分割,最终达成离婚的协议。那么,协议离婚财产分割应该如何判定呢?
首先,离婚双方应按照财产性质、权属以及共同财产的原则,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协商分割。离婚协议中应界定离婚前夫妻所拥有的共同财产,包括不动产、动产、债权、债务、金融资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明确各项财产的价值和来源。如果夫妻共同财产不能够平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协商达成离婚协议。如果几经协商仍无法达成协议,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司法机关进行公正、合理的财产分割。
其次,离婚协议应符合法律规定。在协议签订前,双方应明确离婚协议具有合法的前提条件,双方必须确信协议是自愿达成的,不能涉及到违法、侵犯他人利益等行为。协议须考虑法律规定的财产分配原则,不能剥夺子女的基本权利,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当事人在签订协议前,应事先咨询专业律师或者司法机关,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协议的合法性。
最后,离婚协议应符合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协议应综合考虑两位当事人之间的实际情况及财产及收入状况,双方按照各自承担的家庭责任和财务状况分配婚姻期间所累积的财产。其中,协议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十分重要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当然,协议中还应对双方离婚后的生活、子女抚养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总之,协议离婚财产分割是一种合法的离婚方式,在离婚协议的签订和财产分割中,需遵循法律规定和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离婚当事人应在协议签订前情况明确、咨询专业人士,避免因不理智、一时的考虑而产生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