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非法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破坏了公共财产的安全和稳定,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果一名行政职员、公务员或相关人员挪用公款达到12万,那么这种行为应该如何计算?
首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属于刑事犯罪行为,如果人员挪用公款超过1万元以上且未达到10万元以下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数额超过10万元以上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挪用公款12万的行为,应该被认定为超过1万元以上但未达到10万元以下,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判处相应的刑罚。
其次,在具体的法律实践中,对于挪用公款的量刑,还会考虑到以下因素:犯罪的动机、手段、情节以及所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等。例如,如果犯罪动机是为了个人私利或者纯粹的非法占有,那么量刑可能会相对较重;如果是出于急需资金支出、贪污腐败案件中需要“上交”一部分财产等情况,量刑则可能会相对较轻。
最后,除了刑事责任外,挪用公款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当然,在如此严肃的法律法规面前,挪用公款者最好还是谨遵法规,保持职业操守,为公共利益工作。如果确实有急需支出的情况,也应该通过合法渠道进行申请,不要私自处理公款。做到守法干事、守法创业,才是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稳定的真正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