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在自己的家庭住宅周围的一定土地范围内,依照当地政府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条件,获得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取得使用权并注销地契。它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和居住权、生产权,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条件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村。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其中农村属于乡(镇)、村(社区)二级。农村宅基地位于乡(镇)、村(社区)范围内,是农村居民的家庭住宅,属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一部分。
对于农村宅基地,相关部门和机构都有一定的监管和管理职责。国土资源部门是农村宅基地的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批准、登记和管理,农村乡(镇)政府和村(社区)委员会是具体的管理和服务机构,负责维护农民宅基地安全、管理和维护宅基地资产等工作。
总的来说,农村宅基地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解决农村居民住房和生产问题的有效措施。它属于农村土地资源,受到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和监管,同时也需要乡(镇)、村(社区)等具体单位的服务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