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建设拆迁安置房近5500万套,惠及1.4亿居民。其中,被征收户享受了2.3亿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占了全国建设用地土地的7.4%。
在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的拆迁安置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拆迁安置工作通常是市政府、区政府、开发商等多方协同开展的,往往包含了从拆迁、宅基地准备、规划、建设、配套设施等环节的全链条工作,涉及耕地、建筑用地、城市基础设施、农村宅基地等体系内的制度改革。
随着城市化进程、新一轮城市更新加快推进,拆迁安置工作的规模和难度都在不断扩大。一方面,要保障拆迁被征收户的合法权益,使得安置房物业服务、土地产出、融资财务、更迭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全流程管控;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使项目总体收支平衡,可持续发展。
因此,尽管拆迁安置工作的规模和需求始终挑战着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的管理和运营能力,但大多数地方都持续不断地在追求这一目标。除了单纯增加拆迁安置的规模外,各地也在逐渐探索灵活、差异化的拆迁安置模式,包括土地异地、股权经济、利益联合等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成熟,拆迁安置工作也将演变为可持续的模式,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