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村,宅基地通常是指农村居民所占有的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在过去,宅基地仅仅属于农村居民的自然村,而且只能在该自然村内自用或者出租给其他自然村的农村居民。但是,自2019年起国家开始实施宅基地确权和登记,宅基地所有权得到了更加明确的保障,宅基地可以进行抵押、贷款等一系列商业性质操作,因此银行也逐渐将视宅基地为借贷资产。
虽然宅基地确权的政策为农村居民纠正了不少问题,但是银行在购买宅基地时还需注意一些规定。首先,银行不得将宅基地高价收购,否则可能引来涉嫌侵占宅基地的嫌疑,此外银行也不能买卖农村自然村内的非自有宅基地。其次,银行在受让宅基地时应该注重所在地的审批情况,对于没有被批准建设住宅的宅基地,银行不应收购。此外,银行还应该了解宅基地的具体用途,如有山林草场等林业资源的宅基地,银行应该注意相关规定,谨慎谈判并了解当地法律政策。
总之,宅基地的确权和登记为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宅基地也逐渐被视为借贷资产,银行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相应服务。但是,银行在购买宅基地时应该了解当地宅基地政策和相关法规,谨守规定进行收购和操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