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非法占用、使用、侵吞或虚报、冒领国家、集体或公共机构的财物、资金等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社会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不仅导致公共财产损失,而且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因此,对于挪用公款行为,法律是要进行惩治的,不管数额多少都是不被允许的。
然而,对于挪用公款三千五是不是一定会判刑呢?这还要分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公物、公用物品,数额较大的,以挪用公款罪处罚。而数额较大的判断标准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对于挪用公款三千五这个数额,如果属于个体行为,是可能会被认定为数额较小的挪用公款行为,而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如果挪用公款行为属于群体性的,或者数额累计达到三千五,法律仍然会依法进行惩治。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不超过一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同时可以追缴挪用的公款。因此,尽管挪用公款三千五不会被认定为数额较大的挪用公款行为,但如果查实此行为已经达到数额累计的情况,仍然可能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不管挪用公款数额大小,这种行为都是非法的,法律是要严厉打击的。对于挪用公款三千五这个数额,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个体行为且数额较小,一般不会追究刑事责任;而如果属于群体性的或者数额累计达到三千五,法律仍然会依法进行惩治。希望社会能够形成明确的道德底线,自觉抵制和严厉打击挪用公款等不良行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