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的住房建筑用地,是农民的基本经济权利之一。宅基地是农村居民最基本的资产保障,也是他们生产、居住和消费的基础设施。那么,农村宅基地是如何取得的呢?
一、依法取得宅基地
1.土地流转。以流转方式取得宅基地,主要是在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情况下,将农村宅基地流转给其他有意向的农民或资本方。
2.集体土地入股。可以购买农村集体土地股份,然后再取得自己的宅基地。
3.领取自建房宅基地。农民按规定程序向县(市、区)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居委会或村委会组织进行核实调查,出具宅基地核定证明并领取宅基地。
二、符合宅基地政策条件
1.有农村户籍的农民。
2.有土地经营权的农村居民。
3.农民的住房建筑用地只能在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中选用。
三、履行相关手续
1.申请。农民向县(市、区)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手续包括宅基地申请书、宅基地调查表和相关证明等。
2.调查。县(市、区)民政部门会派工作人员前往申请人农户所在地进行核实调查,核实其申请宅基地的相关情况。
3.核准。县(市、区)民政部门核实无误后,开具宅基地核定证明并颁发宅基地证等证书。
总之,农村宅基地的取得过程需要依照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和规定流程,符合条件的农民才能拥有自己的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