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务人员利用职权或职务之便,将公共财产转化为私有财产,或者将公款用于私人目的。这种行为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属于经济犯罪范畴,性质恶劣,危害性大。对于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国家会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以上,应当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三条规定:挪用公款罪的罪名,挪用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应当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对于工作人员的情节轻微,属于挪用公款罪情形中较为严重的轻型行为,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最高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因此,挪用公款二百万元判刑的标准是5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刑期还要根据被告人是否认罪、是否自首、案件性质等多种因素作出量刑。此外,挪用公款的行为损失巨大,对于受害人的影响也很大,法院通常会对挪用公款犯罪增加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挪用公款是违法行为,容易危害公共利益,犯罪得以严肃处理,同时,人们应该自觉抵制挪用公款行为,构建和谐、诚信的社会秩序,遵循法律道路,规范自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