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以个人或者组织的名义,在公共资源或者集体财产中非法获取、占用或者侵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侵犯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损害了社会的公信力和稳定性。因此,法律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实行了严格的惩罚制度。
在我国法律中,挪用公款的刑事制裁主要由刑法相关规定来执行。根据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总罪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但不超过500万元,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并处罚金;数额在500万元以上,但不超过1000万元的,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数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应当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由此可见,挪用公款100万的刑期不会低于三年,但也要根据相关情节来确定具体刑期。例如,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恶性较大,犯罪人员应当已经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职务,并擅自侵占公共财产,企图获得不当利益或者达到非法目的,那么刑期就会更加严重。但如果是初犯或者行为比较轻微,判刑就可能会较短一些。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对于行为人来说,不仅会失去自由,也会承受巨大的法律和社会压力。因此,我们都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珍爱公共资源,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