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如果一个人挪用了公款,其在司法审判中所面临的量刑标准是取决于其挪用的金额数目的。按照最新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一个人挪用的金额是10万元及以下,该行为可被认定为“贪污罪”,最高判刑为7年;如果挪用金额在100万元及以下,则可被认定为“贪污罪”,最高判刑为15年;如果挪用金额超过100万元,则可被认定为“巨额贪污罪”,最高判刑为死刑。
因此,如果一个人挪用公款多少判10年,需要参考具体的案件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非常大,超过了法定数额的话,那么该人所面临的刑期也会相应的加重。但是,如果挪用金额并不是很大,那么根据相应法规的规定,可以判处较轻的刑罚。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挪用公款的金额有多少,行为本身都是违法的,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判处刑罚时不仅需要考虑挪用的金额数目,还需要考虑该人的个人情况、是否有立功表现以及是否有自首等情况。因此,在面临公款挪用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及时主动向有关部门报案,并积极退赃,以此保证自身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