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婚时赠与协议通常是指离婚双方在离婚过程中,协商将一些财产或财产权益分配给对方的行为。这种协议的效力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法律规定。一般来说,如果双方都是自愿协商签订的,并且经过公证或法院认可,则该协议是有效的。
在我国,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平分。离婚时,遵循“分割财产、确权保障”的原则,离婚双方应当协商解决财产分割问题。
如果双方签订赠与协议,以前夫妻一方将财产或财产权益赠与对方,则该协议的效力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来确定。具体而言,赠与协议一般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真实意思表示,即离婚双方是自愿协商并签订协议,不存在欺诈、威胁、诱骗等违法情形;
二、应当有明确的赠与对象,即赠与财产或财产权益的受赠方必须是确定的;
三、赠与财产或财产权益应当属于赠与人的合法财产,并且具有转让、赠与的合法性;
四、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如应当按要求进行公证或通过法院认可等。
如果赠与协议符合上述要求,则在离婚之后,协议双方应当按照协议条款实现赠与,否则对方可以要求履行协议或者提起诉讼要求实现赠与。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赠与协议与法律规定相悖,则可能无效。例如,如果离婚双方签订的赠与协议涉及转让禁止转让的财产,则该协议就属于无效的协议。
综上所述,离婚时的赠与协议有效性取决于具体协议内容和满足法律规定的要求。离婚双方在签订赠与协议之前,应当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并通过专业人士的意见进行咨询,以确保协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