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占有或者使用本单位或者上级单位的公款的行为,其犯罪标准在金额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即挪用公款数额在人民币二十万以上、不满人民币五百万元的,属于普通情节,最高可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达到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多少元以上挪用公款罪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数字限制,而是根据具体犯罪金额来判断罪行情节的轻重,从而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应的刑事处罚。这也就意味着,挪用公款罪不仅仅是一个数量问题,更是一个法律意义的问题,需要综合考察犯罪的情节、性质、影响等多个方面因素进行判断。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的规定,而且还直接危害了公共财产和公众利益,对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单位的发展和稳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不管挪用公款数额多少,只要涉及这种犯罪行为,都应该严格依法打击,尽早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