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违法行为,一旦被查实,肯定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具体判刑与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
首先,挪用公款数额大小是判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挪用公款数额越大,则相应的刑罚也会越重。
其次,挪用公款的性质和用途也会影响判刑。如果挪用公款是为了个人私利或者非法经营活动等违法目的,那么判刑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如果挪用公款是为了公共利益或者紧急救助等情况下,比如救灾救济等,那么可以酌情从轻或者不予处罚。
第三,挪用公款的情节、态度和自首等也是判断刑罚的重要因素。如果挪用公款的人态度认真,积极认罪悔罪,并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那么可能会得到法院从轻处罚。如果挪用公款的人态度恶劣,拒不认罪、不愿积极赔偿,一直狡辩等,那么可能会得到重罚。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一旦被查实,肯定会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判刑与否还需要根据情况评估。对于挪用公款的人来说,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去挪用公款,以免危害自身及他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