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具有明显的刑法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构成犯罪的首要条件是用公共财产为个人谋利,且数额较大。那么挪用公款后归还算犯罪吗?
从法律角度来看,挪用公款后能否减轻或免除犯罪责任,关键在于归还的时间以及归还的方式。如果挪用公款后主动主动认罪悔罪,退还所有涉案款项,并积极投案自首,有可能从轻或免除犯罪处罚。但如果迟迟不归还或者归还不完全,就不能算是“自首”或“积极退赃”了。
此外,挪用公款也可能涉及到其他相关的犯罪行为,如行贿、受贿、贪污等。如果犯罪嫌疑人是通过挪用公款来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那么即使归还了挪用的公款,也不能免除相应的犯罪责任。
总之,挪用公款不管是否归还,都可能涉及到刑法的责任,归还公款不能视为逃避刑事责任的一种手段,要以自愿认罪、主动退赃和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的态度来纠正错误,才能真正获得法律的宽恕和社会的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