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是指政府在城市更新、城市重建、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拆除房屋或建筑物时,为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对被拆迁居民进行组织、协调、安置并给予相应的补偿。拆迁安置的实施不仅需要考虑项目利益,还要考虑群众利益。现实中,拆迁安置的过程中,有一些居民提出要补钱不补房,这种做法是否合法呢?
首先,根据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与补偿条例》,拆迁安置居民可按照面积、位置、建筑品质等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补偿。拆迁安置补偿的方式包括补助货币、房屋、商业补偿、公共服务补偿等。对于被拆迁居民来说,补偿的形式应当尽量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以保障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正常进行。
其次,在拆迁安置中,补钱不补房的做法是否符合合法性,主要要看当地政府是否同意。如果当地政府同意该方式,则可以认为补钱不补房是合法的。但是,如果当地政府不同意该方式,居民擅自采取该方式,则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属于违反规定和法律的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拆迁安置补偿的方案与被拆迁居民不符,或者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居民可以向政府进行协商、申诉或提起诉讼。政府应当积极配合解决争议,切实保障被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拆迁安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居民、法律等各方面达成协议,确保合法、公正的补偿方案的实施。补钱不补房的做法符不符合法律规定,主要要看当地政府是否同意。面对拆迁安置问题,我们应当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政策,同时积极参与讨论和协商,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