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在职务机关的工作中,以个人名义或者伪造公文、凭证等手段,将公共财产或者资金占为己有或者供其他人使用的行为。
挪用公款的行为涉及到了国家的财政安全和公共利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挪用公款可以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同时还可以处以罚金等刑罚,具体的刑罚程度取决于挪用公款的数额以及行为的性质等因素。
对于涉及数额较小的挪用公款行为,通常会被判处拘役。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数额在3万元以下的可以判处拘役或者罚金;挪用公款的数额在3万元以上但不足10万元的可以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或者罚金;挪用公款的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可以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同时,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还会涉及到行政处罚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相应地可以受到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内容包括罚款、撤职、降职、停职等。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受到刑事处罚,还会有可能受到行政处罚的制裁。在工作中,应该时刻注意保持廉洁、规范行事,严守国家财政纪律,切勿挪用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