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刑期取决于挪用金额的大小。对于挪用公款数额在两万元以下的情况,应当处以拘役、管制或者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小,罪行情节比较轻微,则可能被判处拘役或者管制。拘役一般判刑不超过六个月,且将犯罪人拘禁在特定的地方,强制进行劳动改造。而管制则将犯罪人关押在指定场所中,但较为宽松,犯罪人可以外出工作、学习等。
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罪行情节较为严重,则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最短刑期为三个月,最长不超过二十五年。犯罪人在服刑期间需要按照规定的规则生活,并接受相关的教育、改造,同时应当积极挣取减刑、假释所需的表现和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判决的刑期还取决于罪犯的具体情节和立功表现等因素。罪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积极赔偿损失、认罪悔罪并取得宽大处理、主动协助政府机关侦破与本案有关的其他犯罪等行为,可能会对刑期减轻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真的发生了挪用公款的情况,则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或者自行主动投案,积极配合相关机构调查处理。承认错误、认罪悔罪,并主动赔偿,所承受的后果将会大大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