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车祸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尤其是造成人员死亡的车祸,罪责更加严重。如果车祸涉及的双方达成了私了协议,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法院就不会再对事实进行调查和定罪。但事实上,私了不等于豁免法律责任,仍需要依法受审和终审量刑。
首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车祸导致人员死亡,从刑事角度来看,涉嫌的罪名会分为两种,一种是交通肇事罪,另一种是重大责任事故罪。如果案件经过调查后认定是交通肇事罪,依照《刑法》相关规定,有以下量刑基准:
1、造成一人以上轻伤,但不存在重伤及其以上情形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造成一人以上重伤或者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则更为严重,可处以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此,在交通肇事或者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中,只要事实确凿、证据充分,私了也无法摆脱司法追责。
其次,法律并不认可私了行为。如果交通肇事案件中的受害人或者其家属私下和肇事方达成协商,签订一份和解协议,事实上只是在民事上达成了一份协议,而并非刑事责任豁免或者诉讼撤回。如果案件被检方起诉,法院仍需要进行审理,以确认调查结论是否属实,是否构成犯罪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惩处标准等。
因此,如果车祸死亡双方达成了私了协议,不代表肇事方就不会被判刑,还需要根据案情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以确保公平公正。私了虽然可以保证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其背后包含了种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对于受害人和肇事方来说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更应当依法进行处理,正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