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所持有的自用住房土地,也是农村住房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宅基地在农村地区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土地管理制度等问题,农村宅基地的确权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争议。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其农村宅基地数量巨大,涉及面广,在如何保障宅基地的合法权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无证”、合法性不明、存在纠纷等。因此,四川政府在保障宅基地合法权益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确权工作。
四川省政府于2008年出台《四川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依法保障农民家庭的住房权益。在该办法中,提出了对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工作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四川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并于2012年出台《四川省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实施方案》和《四川省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实施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了确权颁证的各项规定和程序。
在这些规定和程序的指导下,四川省政府逐步完善了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的流程和制度。包括对农村宅基地的规划、登记、认定、核实、处理等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得到了有效保障,并得到了相应的权属证书。
可以说,在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保障了农民家庭的宅基地权益。但是,随着农村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四川省政府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保障。并通过进一步强化宣传、加强执法等措施,提高宅基地合法性和管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