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公共经费或者其他公共财产的行为,其违法性非常明显,因此需要有明确的立案标准。目前,关于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具体标准如下:
首先,挪用公款的金额需要达到一定程度,一般来说,涉及数额较小的挪用公款罪案件,很难被立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最低数额标准为人民币5000元,也就是说只有挪用公款达到5000元以上,才能构成犯罪行为。
其次,案件需要满足立案条件,必须符合“公诉案件”的标准。具体来说,挪用公款必须是在公职人员担任公职期间,以职务便利使本人或者他人非法占有公款的行为。该行为应当是有充足证据支持的,才可能被认为是立案条件满足的公诉案件。
最后,侦查机关要充分考虑社会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根据犯罪的轻重程度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决定是否立案追诉,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追诉方式和追诉对象。
总之,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是需要严格执行的,公诉机关、侦查机关需要根据立案条件和标准,充分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确保罪犯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同时也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