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其他拥有管理公共财产权力的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将其管理之下的公共财产挪用至非法渠道,以达到个人或特定单位的不正当目的。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社会对此表示强烈的谴责。那么,挪用公款要坐牢多久呢?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公务员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挪用本单位或者有关单位的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一旦被定罪,挪用公款的刑期将根据挪用公款的数额和其他情况来决定。
具体来说,挪用公款数额在5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但是当然这只适用于数额特别巨大的罪犯。
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最后对《刑法》进行了修订,将挪用公款等“贪污罪”、盗用公私财物罪中金额划分为三档,分别是5万元以下、5万元至1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分别采取不同刑期给予处罚。目前,五万元以下的贪污罪都属于轻微犯罪,可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只需要接受警告或罚款等处置。数额在5万元至100万元之间的,则视情况,可能面临3年至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贪污罪,则判刑最高可达到终身监禁或死刑。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挪用公款的数额和情节等因素,判刑会有所不同。然而,无论刑期如何,挪用公款的人应该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从而为社会和公众树立正面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