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夫妻离婚后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包括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赡养等方面的事项。但如果离婚协议中的某些内容被虚报、隐瞒、篡改或是故意造假,就会涉嫌违法。
造假的离婚协议一方面违背了民事合法性原则,另一方面,被发现后也构成了诈骗罪或欺诈罪。
首先,诈骗罪或欺诈罪对于离婚协议造假行为有惩罚力度。希望通过造假获取更大的利益,有意篡改离婚协议内容的人,容易导致诈骗罪或欺诈罪的指控。
在刑法中,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或者在财物交易中引起其他人误解,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而故意提出虚假证据、陈述虚假事实,骗取财物或者免受合法权利追究等的行为,则构成欺诈罪。如果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赡养等内容被造假,就也可能构成诈骗罪或欺诈罪。
其次,造假的离婚协议破坏民事合法性原则。离婚协议是民事法律行为,凭借陈述和签字作为其合法性依据,因此协议中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若一方在离婚协议中造假,从而让协议达成,就违反了民事合法性原则。
民法典第十三条的规定:“民事活动自始至终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如果离婚协议的内容被虚构或篡改,就会破坏协商公正性与合法性,导致协议无效。
综上所述,离婚协议造假是不合法行为,对于他人造成财务损失,还会对造假方本人造成刑事惩罚。因此,离婚协议各方应当真实和诚信地执行和履行,遵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