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挪用公款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无论数额大小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根据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违法程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分级,涉及金额不同,判刑也不尽相同。
首先,挪用公款数额较小的情况下,一般会被视作轻罪进行处理,对于数额较小的案件,往往会由警察局或者地方法院进行处理,判处拘留或者罚款。例如,挪用公款在五千元以内的,可能会被判处拘留五至十日,或者罚款五千元以内。
其次,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但未达到刑法规定的刑事立案标准,可能会被认定为刑事附带民事责任案件,进行行政处罚,并追缴所挪用的公款,如挪用金额在三万至三十万元之间的公款,被追究行政责任的情况较为普遍。
最后,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达到刑法规定的刑事立案标准,将面临严厉的刑事惩罚,如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挪用公款金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也属于特别严重案件,不能使用缓刑和假释等法律手段进行纾缓,追责程度极高。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金额数额,也与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有关。无论数额多少,任何挪用公款的行为都是违法的,都将受到法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