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利用担任职务的便利,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属下机构的公款挪作他用,占为私有的犯罪行为。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共财产的利益,是一种很严重的非法行为。因此,对于挪用公款的人员,必须要正式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对于挪用公款犯罪量刑的时候,我国立法机关制定了一些明确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挪用公款的数额。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犯罪数额超过1万元且不足10万元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犯罪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罪数额巨大或者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是否主动退赔。在定罪量刑时,是否主动退还挪用的公款,以及退款是否及时、全部等因素也会被考虑,对于退回公款有助于减轻量刑。
3、人员身份。如果挪用公款的人员是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或者财务人员等,其所受到的法律惩罚将会更加严厉,同时也会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对于挪用公款这种犯罪行为,我国的法律惩罚力度是很严厉的,而对于不同的犯罪情况,量刑标准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于有这种行为倾向的人员,要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否则一旦触犯法律,必将面临严重的法律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