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涉及到的金额多少与是否需要立案的问题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的最低标准是5000元,也就是说,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超过5000元,就可以依法立案。但是,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不足5000元,也不意味着行为不犯罪或者不需要追究责任。这时候,相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选择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或者举报,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在立案过程中,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其中包括挪用公款的具体金额、时间、地点、用途等相关信息,以及挪用公款的相关凭证、银行记录等资料。此外,需要提供证人证言、书证等证据,以证明挪用公款的事实和责任人的身份。如果证据充分,相关部门则可以立案调查,并依法对挪用公款的行为进行处理,主要包括追缴挪用的公款、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责任等。
总之,挪用公款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还会严重损害责任人的信誉和形象。因此,如果发现有挪用公款的行为,相关部门应当及时采取行动,并依法追究责任。同时,个人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不要从事违法行为,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