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中,拆迁安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拆迁安置涉及到的居民大多是农民和非农民。在政策层面,两者的拆迁安置面积是有一定区别的。具体来讲,两农一非拆迁安置所获得的补偿标准为:面积奖励比为1:1:0.5。也就是说,每亩拆除土地面积,农户可以获得1亩的安置土地面积,而非农户只能获得0.5亩的安置土地面积。这样,两农一非可能获得的拆迁安置面积也就不同了。
对于农民户籍居民来说,拆迁安置标准是比较明确的。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法》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征收和补偿应按照“一亩征土三亩补地”标准,即每亩拆除土地面积,农民可以获得3亩的安置土地面积。也就是说,两农一非拆迁安置最少应该达到300平方米的标准。当然,具体的拆迁安置面积还会受到各省市规定的具体标准的影响,比如有的地方会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进行调整。
对于非农户籍居民来说,拆迁安置面积就相对要少一些。根据《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规范拆迁安置标准和工作程序的通知》(国土〔2011〕114号)规定,拆迁安置房建成后,应当按照原未征收土地的用途、土地性质以及当地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按照不低于1:1比例为拆迁户安排安置用房。安置用房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原住房建筑面积,也就是说,非农户籍居民所能获得的拆迁安置面积要比农民少一半。
综上所述,两农一非拆迁安置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且非农户籍居民所获得的拆迁安置面积要比农户少一半。但对于具体的拆迁安置标准和工作程序,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政策进行具体的了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