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房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为免除拆迁居民的户口迁移和原居住地流失的问题,政府将拆迁居民迁移到新的安置房居住的一种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拆迁居民可以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重新落脚,不会像以前一样被迫搬离城市回到农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拆迁居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拆迁安置房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房源分配不公、大楼设施陈旧等。因此,很多拆迁居民在收到拆迁安置房后,就开始考虑如何进行补要。补要就是在原城市中再次购买一套房子,以便更好地保障自己的生活和财产。如果拆迁居民希望进行补要,其资金来源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利用原来房屋的拆迁补偿款或购房团体的兑付款;二是通过劳动或商业经营等方式赚取足够的钱来购房。
在选择是否进行补要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房价、居住环境、学区等。此外,必须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规从事买卖房屋等活动,否则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同时,补要并不适合所有的拆迁居民,某些人的财力并不允许他们再次购买一套房子,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总之,拆迁安置房虽然解决了一部分拆迁居民的居住问题,但是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进行补要也是拆迁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重要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补要需要符合法律法规,同时也需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