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工作人员将能支配的公共财产据为己有或非法使用。因为公款是属于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而非个人的,所以涉及到挪用公款的问题,必然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在我国,挪用公款被视为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被认为是一种贪污罪,其最高刑罚为死刑,而具体的判刑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量。对于挪用公款380万元的情况,罪行已经相当严重,一般情况下,会被判处较长期限的有期徒刑。
除了判刑之外,对于挪用公款的罪犯还可能面临其他的刑事制裁,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同时还可能面临其他的行政处罚和职务撤职等。
总体而言,挪用公款是一种涉及国家和群众根本利益的犯罪行为,其危害程度极高,需要严厉打击和制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等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公共财产,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公民也应当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做到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和挪用公款等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