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罪属于贪污罪的一种,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将公款用于个人支配或者与他人牟取私利的犯罪行为。挪用公款12万元所构成的犯罪,将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呢?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被告人有可能面临以下的判决结果:
1.缓刑结果:
若被告人初次犯罪,且属于少数挪用公款数额的案例之一,或有立功表现或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的,可以判处缓刑,即将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缓期执行,一般缓期的期限为2-4年。在缓刑期间,被告人需遵守法律规定,不得再犯罪或另有法律规定的行为。
2.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若被告人挪用公款12万元,犯罪情节较轻,且已退还挪用公款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还可能有自首情节,可以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拘役通常为6个月以下,短期有期徒刑则为6个月至3年。
3.判处3-10年有期徒刑:
若被告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案情严重,已经退回挪用公款的部分,也无法减轻其罪行,可能会被判处3-10年的有期徒刑。其中,被告人如多次犯罪,或者有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况,则刑期将有所加重。
总之,挪用公款罪属于严重的贪污罪之一,其侵犯了公共财产利益,损害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和形象,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危害性大,故刑度较重。要想避免挪用公款等犯罪的发生,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严格监管公共财产的使用和管理;另一方面,广大公民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与监督,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制体系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