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离婚后抚养权的归属被法律明确规定为是基于孩子最佳利益为出发点的。不论是初婚离婚还是二婚离婚,谁可以拿到抚养权,会针对家庭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父母的情况、孩子的实际需要等因素来综合决定。
在考虑抚养权时,一般而言,法院会将孩子的权益和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听取父母的意见和请求,最终判断抚养权的归属。对于父母争取抚养权的情况,法院会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父母双方的能力
如果一个父亲或母亲有更多的时间、资源、经济能力和精力来照顾孩子,那么这个父亲或母亲就更有可能获得抚养权。
2. 孩子的意见
在孩子较为年长时,法院会征询孩子的意见。通常情况下,孩子如果达到16岁及以上,法院会更加考虑他们的意见和选择,在孩子的选择和幸福之间寻求平衡。
3. 情感依附和稳定性
如果孩子和一方父母有更紧密和稳定的情感依附,法庭也更可能将抚养权授予与该父母关系密切的一方。
总之,抚养权的判断是一件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夫妻双方在离婚过程中也应该遵从最佳利益原则,以孩子的将来幸福为第一考虑,共同协商解决相关问题,达成妥善的解决方案,以最大的能力做好抚养孩子的工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