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村宅基地条例》规定,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或农民个人所有的土地中,划出一定面积,用于建造住宅、附属设施及生计用房的土地。宅基地的划分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由村委会颁发宅基地证的形式确定。因此,如果村委会擅自划分宅基地,违反了相关规定,是属于违法行为。
正常情况下,宅基地的划分要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县级以上政府的规划要求,并由村委会对其进行审核、公示、报批等程序后发放宅基地证,才具有宅基地的法律地位。如果村委会无视这些程序,私自划分宅基地,并发放相关证件,那么这样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行为,并且涉及到非法占地等问题。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获得宅基地的农民的合法权益,也会对农村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村委会的监管和指导,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宅基地的划分符合法律规定,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农民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宅基地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被不法分子所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