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公职人员在处理公务时,违反规定,将公款或者其他公共财产占为己有或者供个人或者其他单位使用或者挪作其他用途。这种行为一般都是为了谋取不法利益,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被视为一种严重违法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构成挪用公款罪的金额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额。具体而言,挪用公款罪的金额必须超过5000元,才能构成犯罪。这个金额比较高,也是为了体现罪行的严重性,同时也为了尽量避免将一些金额较小的行为定性为犯罪。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金额标准只是参考,实际上判决的时候还要考虑具体情况,比如挪用公款的目的、数量、时间等因素。如果挪用公款是为了谋取私利,数量很大,时间也很长,那么即使金额不达到5000元,也有可能构成犯罪。
总之,挪用公款罪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罪行,只有在金额超过一定的数额时才能构成犯罪。但是,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不能单纯以金额作为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