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它破坏了公共财产的正当使用,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众信任。针对这种行为,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而如果单位未报案,那么也会涉及到法律问题。
首先,挪用公款属于犯罪行为,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因此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以及罚金,而造成较大损失的将受到七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一般性损失的,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受到罚款的处罚。
其次,单位未报案也构成犯罪行为。在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单位未报案的处罚措施。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单位未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情节较轻的将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将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或者吊销相关许可证。而根据《刑法》的规定,单位未报案属于失职罪,如果情节较轻,则可以处以罚金;如果情节较重,则可以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因此,挪用公款单位不报案是有罪的,会受到相应的刑事或行政处罚。公款是国家和人民血汗钱,挪用公款构成犯罪,单位不报案也是一种失职行为。面对这种犯罪行为,应该加强预防措施,加大打击力度,使得挪用公款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得到严厉的惩罚。同时,各级政府及单位应该加强对公共财产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保护公共财产的安全有效使用,让人民群众放心、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