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拆迁是指政府为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重点工程等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强制搬迁居民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会和居民签订一份拆迁协议。
拆迁协议是拆迁过程中最基本的法律文件,也是政府和居民之间的一份合同。拆迁协议中通常包括拆迁补偿金、安置房等各项事项。因此,事实上政府和居民签订的拆迁协议中不一定是先签协议后打款,具体情况会根据政府部门的安排和房屋所有者的实际要求而定。
如果居民持有自己的房产证,拆迁安置一般是直接进行货币补偿。而如果居民并不是自己的房屋所有者,例如承租人或租户,需要先和房屋所有者谈妥合适的赔偿方案,然后再和政府进行协商和签订拆迁协议。在有些特殊情况下,政府还可能需要为未签协议的居民提供强制拆迁的公告,并在公告期满后进行强拆。
总之,无论是先签协议后打款,还是其他形式的拆迁补偿方式,政府与居民之间都需要协商,确保公平、公正、合理的补偿标准,尽可能满足拆迁居民的基本需求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