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罪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者其他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吞、占有、使用公共财物、国有资产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贿赂等,侵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行为。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严重破坏了国家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严肃打击和惩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挪用公款的罪行被认定并处以刑罚,具体判刑标准如下:
1.数额较小,不足3万元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
2.数额较大,挪用公款数额在3万元以上但不超过10万元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巨大,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但不超过100万元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数额特别巨大,挪用公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的严重性不容忽视,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仅破环了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对挪用公款的行为必须依照法律予以严厉打击和惩治。仅凭单一的挪用路线和数额大小是无法定罪的,因此,刑法要素的齐备,罪责的证明必须的调查在审判程序中完成。本着做大教育,小补偿原则,必须加强社会信誉体系建设,依法赋予检察机关更多主动权,对挪用公款行为实现无缝对接,提高打击效果,建立长效职业道德群体和结核病防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