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一下,本答案仅就中国的法律体系作出回答。
签订孩子的抚养权协议,可以说是父母争议解决的一种途径。这种协议一般由父母双方自愿达成,并经过公证或司法机关确认后生效。
但是,签订抚养权协议并不意味着一定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抚养权事宜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利益,属于强制性民事法律行为,而且涉及到父母的监护能力、家庭关系等众多因素,仅仅通过协议就能够解决矛盾和争议是不现实的。
按照中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育成应当根据子女的利益,保障其生存、学习、健康和成长。而且如果协议内容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定的抚养标准相冲突,那么协议就无效了。
如果父母签订协议后,发现协议内容无法兑现,或孩子的生活受到伤害,那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修改或废止协议。同时,如果协议的内容对孩子的抚养、教育、财产等权益存在损害,那么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检察机关申请保护孩子的权益。
综上所述,签订孩子的抚养权协议虽然是处理家庭矛盾的一种方式,但不能代替法律程序的保障,也无法完全避免后期可能会激化的争议。因此,在签订抚养权协议前,父母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利益、权益保护和协议的效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