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者国有企业的职工在行使职务或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公款或者公有财物占为己有或者将公款或者公有财物用于不正当用途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将被定作刑事犯罪,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甚至是无期徒刑,同时还需要接受罚款的处罚。
具体来说,挪用公款罪的入罪标准为:数额较大时,是指数额超过人民币五万元的,情节较严重时,是指数额超过人民币三万元但不足人民币五万元的,并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
1. 盗用公款重大,他人利益受到重大侵害的;
2. 领导干部、主管人员挪用公款,情节显著严重的;
3. 工作人员挪用所属单位公款,情节较重的;
4. 地方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挪用公款,情节特别严重的。
被判处拘役的挪用公款犯罪比较常见,拘役的刑期为一个月至六个月,该期间内犯罪人必须在执行单位内执行还需要缴纳罚款。但是,具体的判刑情况因案情而异,只有在具体个案中才能确定。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属于犯罪行为,不但会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德底线,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所以,公职人员和企业职工在行使职责、从事经营活动的同时,必须遵守相关法规,严格执行职责,依法使用公款,不能触犯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