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刑法中认定的犯罪行为,通常是指在职务上从事与公务无关的活动,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职务便利将公款转移或占有,请取得非法利益的行为。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的处罚措施,具体的数量取决于挪用的金额、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犯罪者的主观意图等因素。
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标准是挪用数额在三万以上。而如果挪用数额在2万元以下,则不构成犯罪,仅属于违纪行为。因此,如果是挪用2万公款,按照法律规定,不会判刑。但是,如果这2万是属于公款,挪用了,就会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如果挪用公款金额达到3万元以上,则判刑情况进一步扩大,一般来说,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可以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当然,尽管挪用公款数额不大,不构成犯罪,但是该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属于违纪行为,在职权的范围内使用公款是需要掌握守则的,否则,一如犯罪样本,有可能会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