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个人或组织以错误的目的从公共财政中非法取得资金,将其用于其他行为的行为。很多情况下,公款挪用是由企业员工、政府官员、职业犯罪分子及其他非法组织人员实施的。作为一种违法行为,挪用公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非常负面。如果被定罪,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是严重的。
在挪用公款的案件中,出纳是被定罪的常见犯罪嫌疑人之一。因为出纳是企业或机构中重要的财务管理者之一,拥有高度的经济权力。一旦出纳滥用这种权力,就容易发生挪用公款事件。出纳挪用公款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刑事处罚: 挪用公款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出纳挪用公款犯罪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罚款等刑罚。如果出纳虚报发票,虚增开支,也可能被判处刑罚。
2、行政处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如果出纳挪用公款行为构成了违法行为,那么他可能会被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如警告、记过、降职、开除公职等。
3、民事责任:出纳挪用公款导致公司或机构受到损失,他需要对损失负责。而在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可以向出纳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要求赔偿因其挪用公款所导致的损失。
4、失去信誉:出纳挪用公款违法行为,不仅会被判罚款、判刑等,还容易导致社会对其信誉的影响,可能失去工作机会,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总的来说,出纳挪用公款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很严重的。因此,出纳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身法律意识,树立廉洁意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避免发生挪用公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