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在发现挪用公款时,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1. 检查账目:审计机关会对被审计单位的账目进行严格检查,包括核对收支明细、查看账目记录等等,以确定是否存在挪用公款的行为。
2. 抽查现金支出:审计机关还会对被审计单位的现金支出情况进行抽查,查看是否存在现金支出和账目不符合的情况,并及时追查资金去向。
3. 调查线索:审计机关会针对收到的公众投诉、举报等线索进行调查,特别是涉及到贪污等腐败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审计机关会加大力度进行调查。
4. 检查相关合同:审计机关还会检查相关合同文件,包括采购、招投标、派遣外包等,查看其中是否存在非法返利、超标准收费或不当折扣等行为,从而揭露挪用公款的情况。
5. 稽核资产:审计机关还会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进行稽核,查看是否存在未申报、漏报、转移或租借等问题,确保公共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
总体来说,审计机关在发现挪用公款时,通过实地检查、查账核实以及调查线索等方式,全面排查,以揭露不法行为,确保公共财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