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国法律体系下,挪用公款是一项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被依法严厉打击。对于挪用公款罪的定罪判刑,有以下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挪用的金额必须达到一定数量,二是需要具备故意犯罪的主观意图。在此基础上,如果被告人已经被判有罪,那么撤诉的情况就比较少出现。
无论被告人是否认罪,一旦涉及到挪用公款这类犯罪案件,其法律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不容易推翻判决。如果被告人认罪,并接受判刑,那么即使在未执行刑罚之前提出申请撤诉,由于其主观上的故意已经存在,等于是已经构成的犯罪事实已经成立,因此,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受到法院的支持。
即便有一定的撤诉理由,也并不容易取得成功。一方面,由于挪用公款是一种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涉案金额往往也十分巨大,一旦被判罪,不但会遭受法律的惩罚,同时也会受到舆论的猛烈批评,会给被告人的社会形象和信誉造成重大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罪行特别严重,法院和监管部门也不愿意看到犯罪得以逍遥法外,因此即便被告人提出撤诉申请,很可能也不会获得法院的支持。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项十分严重的犯罪行为,被判定有罪后,虽然被告人可能会提出撤诉申请,但通常情况下不会获得法院的支持。因此,个人慎行,珍爱生命,远离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