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严重损害行政机关、企业、机构等使用公共资金的公共利益,被当作犯罪行为进行处理。如果被判定挪用公款500元,判刑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定。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小,且能够主动认罪、赔偿的情况下,可能会得到缓刑。但如果涉及的金额较大,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
如果一个人在挪用公款过程中造成其单位、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重大损失,则可能面临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判决。此外,涉及挪用公款的人员是属于行政管理机构还是国有企业,也会对其判刑的情况产生影响。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极其危险且严重的行为,在被判定为此类违法行为后,可能会面临重罚。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建议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坚守诚信,严谨遵守法律规定,不为个人利益而违反公共利益的基本原则。如果在处理公共财政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应该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协商,以避免动用公款导致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