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与国家签订宅基地承包合同,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持有并使用土地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目前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宅基地承包合同是不允许更名的。
首先,农村宅基地是集体所有制土地,宅基地承包合同是由村民个人或家庭与村委会签订的,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也归承包人所有。因此,宅基地本质上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个人家庭的物权关系。而一旦更改承包人的姓名,就会影响到土地、房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更问题,涉及多位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产权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涉及的各方将需要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和房屋使用权协议,重新办理土地、房屋产权过户等手续,涉及到的问题太多,更名难度很大。
其次,农村宅基地的不动产登记也有一定的制度限制。目前,国家已经实行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不允许将宅基地的产权和使用权随意转让或更名。任何一方想要变更农村宅基地的承包人姓名和权属关系,都需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在法定的程序和条件下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审批。因此,农村宅基地的更名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法规及规章制度,依据具体的情况、属地管理后再作出适当的决定。
综合来看,农村宅基地是村民家庭的财产,更改承包人姓名和权属关系,需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据具体的情况、属地管理后再作出适当的决定。在此基础上,更名难度很大。因此,村民在签订宅基地承包合同时,应当谨慎处理,认真履行承包协议,维护自身权益,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