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协议是指在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某一地区进行拆迁时,对被拆迁人进行赔偿和协议的一种方式。在拆迁协议中,被拆迁人和政府部门达成协议,确定被拆迁人应获得的赔偿方式和数额,以及拆迁时间等事项。
但是,如果拆迁协议中的赔偿方案出现争议,即政府部门和被拆迁人对于赔偿方式、数额等问题发生争执,被拆迁人可以依据法律向法院提起诉讼,让法院判定争议。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拆迁协议的法律适用主要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拆迁补偿协议书》等规定。这些法规明确规定了拆迁协议的签订程序和具体内容,保障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在拆迁协议签订后,被拆迁人应该认真查看协议内容,如果发现存在隐含瑕疵或争议,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异议或向法院申请调解或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拆迁协议产生了法律纠纷,双方协商无法达成一致,被拆迁人可以依据自身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改变现状或索取赔偿等。同时,法院也应该认真审查合同文本和证据材料,判断协议是否存在违法情况,做出有法律效力的确认和判决。
综上所述,拆迁协议是一种法律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当发生争议时可以依据法律向法院提起诉讼,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