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情形是在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人民团体负责人等,使用公款时私自挪用的行为。该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财产管理的规定,还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损害,因此一旦被定罪,通常会受到比较严厉的刑罚。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挪用公款造成赃款和赃物达到一千五百元以上时,属于刑法中的“挪用公款罪”,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判决更多的还是以有期徒刑为主。在一般情况下,对于挪用公款一千五的情况,刑期判决一般不会少于三年以上,具体刑期长度还会受到犯罪行为的情节以及被告人的态度等方面的影响。
除了刑罚外,挪用公款犯罪还会受到其他严重的法律后果。在民事赔偿方面,被害人可以向犯罪人提起侵权诉讼,索要挪用部分的经济损失。在行政处罚方面,相关机关也会对负责人进行行政处罚,给予相应的罚款或者撤职等行政处罚。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涉及到国家财产的管理,也损害了公共利益。犯罪行为对后果严重,被告人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诚信及道德,加强法制宣传,学习法律知识,避免陷入不法之中,自觉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