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是指公职人员或者其他负责管理或者处置公共财产的人员,利用其职务或者职权所掌握的便利条件,将公共财产用于个人或者他人的非法占有或者使用的行为。对于此类违法行为,国家法律做出了相应的惩罚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挪用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而数额较大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异,一般是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对于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其刑罚也因案而异。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2万元以上的行为属于数额较大的范畴,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可被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但是,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是否情节严重,挪用公款的目的是什么等因素来进行更加细致的量刑。
综上所述,如果一个人挪用公款2万元,那么他可能会被判处至少3年有期徒刑,但具体判刑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审理。总之,人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珍惜公共资源并在个人利益与社会福祉之间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