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犯罪的法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予以惩治。法人犯挪用公款罪,其处理应当分为两个阶段,即立案侦查和审判判决。
首先,对于法人犯挪用公款罪,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必须证明法人单位有实质上的控制或支配行为,即有人员或机构实际掌握了该单位财务的主要决策权,并且该单位的资金确实被挪用或占用。同时,还需要证明法人单位或其代表人员故意或过失犯罪,并且其行为符合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如果公安机关经过侦查,认为法人单位或其代表人员存在挪用公款罪的事实,就可以将相关材料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其次,在审判阶段,法院应当正式立案,进行审理。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扬公正和公平原则,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查明事实,评估罪行程度,公正判决。通常情况下,法人犯挪用公款罪,其刑罚比个人犯罪行为要轻,但构成犯罪的法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检察机关和法院可以依法扣押、冻结或者追缴最高达金额的罪犯所涉及的所有款项和其他财产。此外,法院还可以批准市场监管部门吊销企业营业执照,限制企业经营范围等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法人犯挪用公款罪,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公正处理。公安机关和法院应当遵循法律程序和法律原则,严格审查和判决,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尊严,使不守法的单位和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和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