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负责保管、管理公款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擅自使用或者挪作他用公款的行为。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面临的刑罚也就相应加重。具体来说,挪用公款7万元的行为,应该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况。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违反这一条规定的人员,情节严重的,可被判处公职禁止、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较轻的,可被判处罚款、拘留或者监视居住。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具体的量刑应该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节和犯罪人的心态、行为等多种因素。比如,如果案件中涉及到其他情节加重因素,如犯罪人的职务地位、是否利用职务之便等,那么对其的量刑标准就会更高。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职务违法行为,不仅会损毁公共财产,还会严重破坏社会公信力。因此,犯罪人被判处刑罚是必要的。具体的刑期和判罚要根据案件情节进行综合考虑,既要体现司法公正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的态度,也要符合社会正义与人性善良的道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