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被认定挪用公款1万元,那么他将面临刑事责任。在中国刑法中,挪用公款属于贪污罪的一种,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盗窃、侵占、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的数额较大,但未达到特别巨额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考虑到本题中挪用公款的数额为1万元,因此被判刑的人将被判刑不少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具体量刑将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
对于挪用公款罪来说,数额的大小是量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数额越大,犯罪的危害性和社会危害性也越大,那么判刑也就会越严格。
2.挪用公款的目的和手段
如果挪用公款是出于私利或者故意欺骗、隐瞒,那么量刑会更高,因为这样挪用公款的手段和目的更加恶劣。
3.行为被发现之后的态度
如果挪用公款的人能够主动认罪悔过,积极退赃,那么可以适当减轻刑罚,但是如果骗局被揭穿之后不认罪,不悔改,那么判刑就会更加严厉。
4.对公款的认识和对职责的尊重
如果挪用公款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公款的管理规定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自己的职责有所尊重,那么也可以在量刑时适当考虑。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贪污罪行,不管数额大小,都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建议广大公职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遵守管理规定,不对公款进行滥用和挪用,以免陷入刑事责任的漩涡。